阶下臣_第1章 拜会(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拜会(修) (第2/3页)



    太子正坐在靠窗的榻上看书。

    赵驰做足了礼,撩衣袍跪地叩首道:“臣弟赵驰回京,特来给太子请安。”

    太子翻着书,一页一页的。

    一时间只听见翻书的声音。

    又过了会儿,才听见太子慢吞吞说:“是老五啊,这好些年没见,倒是个子蹿高了不少。模样也张开了。”

    “是臣弟回来了。”

    “嗯。”太子淡淡的应了一声,“起来吧。来人,看座,上茶。”

    等赵驰坐在下首,东宫这才合了书,跟他攀谈起来。

    两人聊了点少时趣事,记得当年一起烧了太傅胡子,又记得抄过庄嫔宫里那树上的鸟窝。谈了半刻,到有点兄友弟恭的氛围。

    末了东宫淡淡道:“五弟在外受苦了。”

    “回太子的话,就是在外面闲逛了几年,耽误了不少光阴,也不敢谈苦。”赵驰在太子面前很是恭敬,“倒是要谢太子哥哥记挂五弟,想办法让我回了京城。”

    “呵呵……”东宫逗了逗窗边的鹦鹉,道,“这事要说论功,应该得算在司礼监的秉笔太监郑献头上。”

    “郑献?”

    “五弟走了几年,连郑献都不记得了吗?”

    “臣弟自然是记得的。”赵驰道,“郑献原本不是太子身边的大伴吗?伺候太子您也有十来载。如今已经去了司礼监做了从三品的秉笔?郑献升的可不慢。”

    太子笑了一声:“他升得确实快。前些日子过乞巧节,皇上忆起当年那件事儿,又想起你的母亲兰贵妃。大概是触景伤情,又喝了两杯酒,郑献在旁边旁敲侧击了几句,皇帝便心软了,许你回京。”“那臣弟确实得感谢郑公公。”了。

    告辞之前,东宫别有意味的笑道:“听闻得五弟在外迅游时,风流倜傥,留下不少风流佳话,回了京城,怕还是收敛一下的好。”

    赵驰抱拳:“臣弟谨记在心。”

    *

    从端本宫里出来,出了东安门,白邱才问:“如何?”

    “跟小师叔料得不差,太子让我去谢郑献。”赵驰道,“而且听意思,是让我尽快去。”

    “这乃是一道题,您若不从,或者迟点再去,说明您不够听话。太子怕是要忌惮您,因此这事儿真缓不得。可是直接去见郑献,未免有点太过扎眼。到时候有心人士对外随便一说,便道您自甘堕落,去巴结一个太监。传到陛下耳朵里,怕是更不想见你了。。”

    赵驰一笑:“嗨,倒也无碍,我去一趟就是。”

    “在下早就说过,您回京城怕是凶险万分。”

    “不回京城也不是个办法。”赵驰笑了笑,道,“若有旁敲侧击的方法,再好不过。”

    “嗯……旁敲侧击。“白邱负手在屋里踱了几步道:“御马监提督何安。”

    “御马监提督?何安?”赵驰问,“是个什么人?”

    “此人乃是郑献的师弟,与郑献皆是东宫一党。因了郑献入司礼监任职秉笔。沾亲带故的,何安最近也是京城红的发紫的中贵人。他爱好书法,您明日自带好纸砚送他。对外只说刚回京城想要寻得几匹好马,托了何督公去找,谁人听了也没办法落实您这讨好权阉的名声。”

    “是个办法。”赵驰道,“那我明日便去拜会此人,”

    *

    今日临行之前,白邱对他道:“刚得了消息说何安天擦亮城门一开,已经出了京城去了。”

    “那我应改日再访。”赵驰道。

    白邱一笑:“殿下,这正是拜访何督公的好时候。”

    赵驰转念一想,便也明白了——自己去已是做足了姿态给东宫和郑献,人若不在,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那我叫上十三,也好做个见证。”赵驰道,“免得被人说三道四的。“

    “殿下聪慧。”白邱抱袖行礼道。

    赵驰待巳时,便拉着没心没肺的十三皇子到了何安府上拜访。

    没料到何安今日虽然不在宫内当差,却去皇庄盘账。

    又等多了半个时辰,茶碗里的茶都换了两泡,何安依旧不见人影。

    那红木匣子内放着一方价值不菲的端砚,下面压着五千两银票。如今孤零零的放在小几上……本就算好今日送不出去。

    赵驰等快要一个时辰,赵驰知道已是足够,又猜测何安应是快归,便决定不再等下去,站起来整了整衣袍。

    喜乐一愣,问:“五殿下这是要走?”

    赵驰道:“刚回京城两日,府内还有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