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 妇女之友 (第2/2页)
“便能消受美人恩了!”鲁王世子眼睛一亮:“定要啖了这花魁头汤!” “人说鲁地多才子,定然不假,二位官人请洒潘江,各倾陆海。”这少女温文一笑,轻轻一挥手,便有人将第一道谜题呈了上来。 “人人皆戴子瞻帽,君实新来转一官,门状送还王介甫,潞公身上不曾寒。”孔贞宁念道:“打四个古人名?” “哈哈哈哈,”鲁王世子大笑起来:“这有什么难的!” 孔贞宁也摇头道:“本以为多难的题目呢,没想到原来是蒙童的题目!” “哦,”这捧着题目的少女便掩口而笑:“那官人给出的谜底是?” “这四个人名,没有猜错的话,分别是——”孔贞宁呵呵一笑:“苏轼、司马光、王安石和文彦博。” “这如果是您的答案的话,”少女道:“那便答错了。” “答错了?”鲁王世子怒道:“这子瞻,分明是苏东坡的字;而司马光字君实,王安石字介甫,文彦博被封为潞国公。哪儿不对了?” “也许最后一个潞国公说错了,”孔贞宁想了想道:“潞国公有北周的丘崇,唐朝的侯君集,甚至本朝城阳侯张武,也死赠潞国公呢。” 见孔贞宁报出这几个人名来,少女还是摇头,聚集在馆中看热闹的众人纷纷议论起来:“难道不是这四人?” 陈惇最善解谜,心念一转,就析了出来,也只不过微微一笑,而邵芳常于座中行雅令,自是个中能手,也嗯了一声,道:“楚夫人的谜题,可没那么简单。” “是仲长统、司马迁、谢安、温彦博。”鲁王世子身边的一个其貌不扬的人道。 只见这人五十多岁,风尘寒伧,瞎了一只眼睛,缩头坐在桌子旁边。陈惇不由得闻声望去,道:“这是谁?” “脱屣山人谢茂秦,谢榛,”邵芳此时也才认出来,口气玩味道:“后七子之一,你听过吧。” 所谓的“前七子”、“后七子”就是明朝中叶的文学流派,后者受前者影响,继承其复古主张,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以此标榜,声势更为浩大,被世人称为‘嘉靖七子社’,其中最有代表的是李攀龙、王世贞,这些人主盟文坛,名气很大,掌握着文化界话语权。 “答对了,”这少女也不由得目视了谢榛好几眼:“敢问先生名讳?” “他是我家食客,你管呢,”鲁王世子道:“反正我们答上来了。” “敢问为何是这四个人?”这少女眼中的轻视一闪而过。 鲁王世子一噎,拽了一把谢榛:“问你呢,为什么是这四个人?” “人人皆戴子瞻帽,人人者,众人也。子瞻帽是东坡所制,筒高沿短,所以长筒,合起来就是仲长统。”谢榛搓了搓手,道:“第二句君实新来转一官,君实是司马光不错,但司马光改职升迁,就是司马迁。第三句门状送还王介甫,借了别人的名帖,用后归还给人家,暗扣一个谢字;王介甫为王安石,谜底就是谢安石。第四句潞公身上不曾寒,潞公是文彦博不错,然而‘身上不曾寒’,自然是‘温’了。谜底是唐朝的宰相温彦博。” “正解,”这少女轻抚掌,道:“楚夫人赐酒一杯。” 然而这一杯爵中的绿酒,并没有端到鲁王世子面前,而是递给了谢榛。 谢榛似乎受宠若惊,端起酒杯还激动地撒了几滴,乱蓬蓬的花白胡子都差一点伸进了酒杯之中,引起身后几人低低的哄笑和奚落。 “谢榛才名高著,”陈惇就问道:“怎么会成了鲁王食客?” “他自称山人,走的就是干谒寄食之路啊,”邵芳道:“先前听闻他游于漳河间,为赵王门客,怎么又跑到鲁王那里,我就不知道了。” 这第一题答对了,鲁王世子洋洋得意地上了二楼,和陈惇他们处在一个楼层了。 “第二题呢,快快拿出来,”鲁王世子趾高气扬:“别延误了本世子的春宵一刻!” 那少女挽袖出来,将一副长联徐徐展开:“楚夫人亲作上联,请诸位才子一观。” 只见那长联果然是长联,竟有三十二个大字,陈惇一见这大字,倒是不由称赞了一声好。 “楚夫人笔力雄健,”邵芳也道:“甚过男儿。” 陈惇想起自己在游船上看到的弱质女子,一时之间也觉得自己有些以貌取人了,而这长联写着: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涛、庐山瀑布,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嘶——”众人先是一怔,继而齐声喝彩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