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当官那些年_第十章 看盗版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看盗版去 (第3/10页)

这话说出来,这小丫头肯定嘴巴撅到天上去,没想到却见她眉开眼笑,两靥生花,笑得那叫一个明媚动人“老翁你说得对,只有公主才能嫁给状元郎!”

    “我要告诉父皇母妃,”宁安从人群中钻出来,手上还提着一篮没来得及撒出去的花瓣“我要嫁给状元郎!”

    新科进士们经历了一系列漫长的庆典,比如要祭拜孔庙啊,比如要进香魁星啊,比如要参加进士题名碑的拓基典礼啊,比如要参加进士恩荣宴啊,比如要拜访座师徐阶啊,等所有的庆典都忙完了,大家才松了口气,准备去吏部报道,然后参加翰林院的选馆考试。

    选馆考试的成绩被分为三等,第一等的进士就称庶吉士,名额只有三四十个,但却是将来入阁为相的人选,期间在翰林院内钻研各种文史典籍,以及诏令文诰,以备帝王顾问,说不定哪天你文章写得好,就被皇帝一眼看中了,从此平步青云飞黄腾达。当然庶吉士中杰出的人才其实在皇帝和阁老们的考察之中,比如张居正,就是徐阶特别看中的学生,早就为他铺设好了道路,他这个修撰做满九年,就会转国子监任一期司业,司业只需三年做满,就有了辅导东宫的资历,这可是望而不得的缺儿,

    从永乐一朝开始,内阁的三杨、金幼孜、黄淮都是先任东宫的学士、谕德、左右庶子,所以能被选出来辅导东宫的,就是日后板上钉钉的宰辅。在东宫任辅导官如果九年满了,然后再混一个六部侍郎的官位,在新朝就能直入内阁了。

    第二等成绩的进士其实也不错,有大概一百多名进士会被派到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太常寺、大理寺这些衙门里观政。就是跟着部堂官员学习政事,开始就是端茶倒水,不过如果你勤劳有才干,就很快会被长官重用,因为一个部门的活儿实在是多的忙不完,这些新派来的进士就是免费的劳动力,而且人家还愿意劳动,这是大家都乐意的事情。

    这些进士就是替补京官的缺的,当然有时候京官满额,实在等不上缺了,就外放一部分进士去各省做个学政啊,做个参政之类的,品级也不低,而且大都是混个两三年,游山玩水,最后等到京里有缺了,就被内阁召回来补替。当然这种进士最多做到六部尚书就到头了。

    最末一等的进士就被发往地方任地方官了,一般都是从县令干起,当然这个选派还有规则,不能任家乡以及家乡所在省的知县,所以这就要靠上天保佑了,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去一个好山好水的地方,谁也不想去穷山恶水刁民遍地的地方,天下这么大,有的地方做知县,三年就能捞上十万雪花银,有的不说是能不能捞到银子,连生命都要受到盗匪的威胁。

    知县升到知州,再升到知府,有的进士的仕途就到此为止了。如果能力杰出,考核优异,很让人瞩目的,那也有直接调任进京,位列三品官的,不过这样的人真的很少,大部分都在各省的参政品级上徘徊。

    从前途上说,自然人人都想入翰林而不想任地方官,但反过来从实惠上说,人人都想任地方官而不想入翰林,原因很简单,翰林观虽然清贵,却没有油水,而地方官一上任,就有小吏的孝敬、各种请托,那什么两袖清风,都是拿来骗鬼的。

    一甲三位进士直接定了编修和修撰,陈惇和诸大绶、陶大临两个笑嘻嘻地看着从考场出来,愁眉苦脸的进士们,心中舒爽极了。

    吴兑最先跳起来不平道“你们仨可真是悠闲,只恨我们才不如人,县府院、乡会殿考完了,还要被吏部压着考,又受一次非人的折磨!”

    “淡定,你们这次考完了,也就彻底轻松了,”陈惇道“……奇怪,你们怎么都这副神色,难道李大人出的题很难?”

    “你还真没猜错,”邹应龙走过来,摇头道“这次的考题莫名其妙,‘汉武、唐宪成以英睿兴盛业,晚节乃为任用匪人而败’,让我们说这俩皇帝怎么由盛而衰,又用了什么匪人而败的。”

    陶大临道“史策的话,引经据典回答就行了呗。”

    只听李默的大嗓门传了出来“……唐宪宗,不是唐玄宗,你连这两个皇帝都分不清楚,你是怎么读的史书?”

    “学生只攻经义,”这声音倒有点耳熟“史书什么的,也就是略知一二,略知一二……”

    “你这个略知一二,还真不是谦辞呢,”李默呸道“不知道你这种水平的人,是怎么考上进士的,简直是滥竽充数,鱼目混珠!”

    这考生抬起头来,陈惇一看果然是熟人,这不是户部尚书胡植的儿子胡士彦嘛。

    胡士彦还真的考中了进士,但名次却有意思了,正是孙山的名次,命中三百进士第三百名,让胡士彦是又喜又怒,喜肯定是因为终于考上了,怒是因为这名次也太难看了。

    “……胡士彦的经义还算马马虎虎,不过史书那真的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啊,”两个江西进士小声议论道“不过他也算是撞到枪口上了,李默肯定要发作他,谁叫他是胡植的儿子,而胡植又是严党的人……”

    “回去问你老子,你老子最知道这道题,”李默指着他的鼻子痛骂道“以史为鉴,这史书上的东西,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不读史的人,就要走前人的老路!”

    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