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5章 质疑声浪,终极远征!(求订阅,求月票!) (第1/2页)
接下来的几天,除了日常的体能训练,陆羽最终确定了登顶方案。 几番斟酌下来,他最后决定采用北坡登顶的传统线路。 以前进营地为起始点,越过昆布冰川,直达顶峰。 不出意外,整个登顶的过程,将近二十二小时,历时差不多整整一个晚上。 前一世,珠峰无氧速登的纪录,是十五个小时。 经过计算,陆羽特别为自己预留了7个小时的时间。 如果出现意外,大不了就在7709歇一晚。 登顶任务没有时限。 时间很宽裕。 具体时间流程为:19号的晚19点准时出发,至第二天清晨5点结束,天降人世,完成挑战。 仔细想想,这真的是一次伟大的挑战。 于人类。 于自我。 …… 14日早上。 直升机为陆羽送来了第一批补给:水、药品还有一些日常消耗品,其中包括五支镇定剂。 15日的上午,斗娱tv发表官微,公布了陆羽无氧珠峰的消息。 此消息一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激烈讨论。 国内外的很多媒体,都做了相关报道。 无氧登顶的举措,更是一度遭到了登山界的集体质疑,支持的声音少之又少。 很多登山家都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众人殊途同归,一致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任务。 有些激进派,甚至提前为陆羽送上了“祝福”。 西班芽登山家基利安·霍尔内特(kilianjororg)在自己的推特上发文:“这是地球人无法征服的高度,伙计,我只能祝你好运!” 意大利登山家阿利桑德罗,称陆羽的行为,“不过是一场玩笑罢了,别说8000米,过了6000米,他就会乖乖地走下来。” 此外,还有好多登山界的翘楚觉得,无氧珠峰只是个噱头。 这个华夏人不过是想用这种行为,来赚取眼球,博得关注。 针对这件事,华夏tv的第五频道,特意为陆羽开辟了一个登顶珠峰的专栏,请来了好些专家。 有登山家,有运动学家,有医学专家,还有好多户外人士。 他们从各个方面分析了一波无氧登顶的可能性。 专家们各持一词,结论大同小异。 几乎没有人认为,陆羽会获得成功。 其中,华夏医科大学的苏梅林教授,言辞最为犀利,称陆羽的行为,就是在找死。 节目中。 主持人黄树凡问:“苏教授,针对这次无氧珠峰的行为,您怎么看?” 苏梅林顶着一头地中海。 扶了扶自己的金丝眼镜,很有深意地笑了笑:“说的好听点,是挑战极限,难听点,就是活得不耐烦了。可以这么说,这种行为,几乎没有一丁点的可能性。” 苏教授义正言辞,情绪激昂。 因为过分用力,两侧的发丝不停地颤动。 有的甚至已经垂下来了。 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他继续道:“全世界,一共有14座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 “一旦越过这条界线,你就进入了由瑞士医师伊都华·卫斯·杜农于1953年所定义的死亡地带(deathzone)!” “因为氧气含量过低,人类根本不可能适应那个高度,更别提从事耗费体力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