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章 道法自然 (第1/1页)
book chapter list 虽然生在武林世家,但是在伯伯和父母的溺爱之下,段誉喜文厌武。 他自幼受高僧点化,又曾得鸿儒名师指点,因此虽然年纪尚幼,但是于学问之道已然颇有功力。 这一日读到了孟子,联想到当今的天下局势,不禁产生疑惑,于是便寻人请教。 可接连问了几位先生,全都瞠目结舌,讷讷答不上来。 段誉自幼就有痴性,一旦遇到了什么问题,很容易上头。非弄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否则誓不罢休。 而在镇南王府当中,要论学问,朱丹臣首屈一指。他自然而然想到,于是追问了过来。 朱丹臣正代段正淳接待全冠清,冷不防段誉跑来这么一问,让他也有些措手不及。 最让他尴尬的是,段誉的问题他居然无法解惑。 想到自己居然被一个小孩子给问倒了,这令朱丹臣不免脸上一红。尤其还当着全冠清的面,不知是否会被丐帮中人小瞧了镇南王府? 他努力开动脑筋,搜寻典籍,却一无所获。 是啊,圣人明明说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为何辽国恃强凌弱、行无道之举,却又能强盛于天下呢? 大宋遵循圣人之道,反而日渐积弱、任人欺辱? 特别是他们大理国,于当世之中最为弱小,受到的欺压更甚。 要知道他们大理最是与人为善,从不敢得罪任何一国。即便是对治下百姓,也都力行善政。这么做却不能得道多助,实在与圣人之言相去甚远。 这仿佛在印证着,圣人的说法似有不妥之处。 想到这里,朱丹臣吓了一跳,赶忙对段誉告诫起来。 “世子,圣人之言必有其至理。臣学问有限,难以领悟,不能为世子解答。也许假以时日,其义自见。” 朱丹臣也算是光明磊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更有维护段誉之心,生怕他就此质疑圣人,引起莫大风波。 见朱丹臣都不能为自己解惑,段誉不禁撅起了小嘴,唉声叹气起来。 “只恨我大理偏居南疆,文华不兴。要是得能拜会当世大儒,得以解惑,小弟实在是千愿万愿。” 而就在这时,全冠清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圣人之言,当可解为:得势多助,失势寡助也。” 段誉正作没道理处,心情跌落谷底。有人愿意探讨学问,一下子振奋起来。 他转过身来,不以世子的身份为傲,反而郑重行礼。 “请教先生,此言何解?” 朱丹臣的眼睛里闪过一抹精光,心底暗暗有了计较。 这位全舵主为了拉上大理段氏,当真是无所不用其极,连一个小孩子都不放过。 他并不认为,全冠清一个乞丐也能解读圣人的微言大义。 恐怕此人另有图谋,必须要严加防范,尤其是不能让他谋算了段誉。 朱丹臣猜对了。 全冠清此来镇南王府,确实别有所图,不过并无恶意。 段正淳和朱丹臣只觉着他是为了张子程遇害一事而来,因此并不想掺合,摆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姿态。 但实际上张子程遇害一事,在全冠清的心目中并没有那么重要。 他从中原万里迢迢而来,距离张子程被害之时已过月余。 诸般线索能否查到,实属渺茫。 这也是为何汪剑通派他来时,并未要求必须破案的原因。 案子嘛,查当然是要查的。这是姿态,也为了给所有人一个交待。但是在查案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