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苏联_第105章 浴血斯摩棱斯克(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5章 浴血斯摩棱斯克(六) (第1/2页)

    作为一款由德国军火巨头克虏伯和莱茵金属公司共同合作下的产物,身上同时流淌着两家军火大亨名贵气息的s.K18型105毫米加农榴弹炮却又命运多舛。

    由于克虏伯与莱茵金属两家公司间暗流汹涌的竞争关系,于20年代开始竞标设计的s.K18型105毫米加农榴弹炮一直被拖到了30年代初才完成定型,并在德国军方验收合格之后开始进入量产阶段。

    久拖不决的设计项目和两家军火巨头间的相互暗中较劲,使得被寄予厚望的s.K18型105毫米加农榴弹炮自诞生之日起,便因为其超标的重量和在西方列强中只能算是轻型师属火炮的口径而不怎么受德军欢迎。

    但即便是如此,累计总产量多达1400余门的s.K18型加农榴弹炮却依旧被赋予了属于自己的用武之地。

    得益于s.K18型加农榴弹炮即可大角度曲射又可压低炮口俯角进行直瞄射击的武器特性,原计划从正面突破马奇诺防线进行攻坚作战的德军,特别为其开发出了用来摧毁坚固混凝土装甲混合工事的105毫米全口径穿甲榴弹。

    靶场测试数据表明,s.K18型105毫米加农榴弹炮在使用此种穿甲榴弹对均质钢装甲标靶进行直瞄射击时,可在500米距离上确保击穿呈90度角度垂直放置的125毫米均质钢装甲标靶。

    也就是说,单论反装甲性能方面,s.K18型105毫米加农榴弹炮的性能已经与作为德军救命稻草存在的88毫米高射炮不分伯仲。

    但即便是如此,相较于普通反坦克炮来说要远超出数倍不止的高昂造价和其本身过于沉重的火炮重量,使得作为师属炮兵支援火力的s.K18型加农榴弹炮根本不可能作为前线反装甲火力,去及时出现在最需要它的位置上来对付苏军的坦克部队。

    要说马拉申科为何会遇上这些本不该自己面对的对手,其结果倒是让人哭笑不得的纯属巧合所致。

    接到上级指派任务,奉命占据142号高地后对斯摩棱斯克攻城德军提供炮火支援的德军第29摩步师,可没预料到己方竟会遭遇到马拉申科麾下新成立第一重型坦克突破营的全力攻击。

    正所谓狗急跳墙、兔子急了还咬人的亘古不变真理,被隆隆驶来的清一色苏军KV1重型坦克吓得不轻的德军第29摩步师师长别无他法,只得下令那些原本正在高昂炮口向斯摩棱斯克城区方向提供远程炮火支援的s.K18型加农榴弹炮调转炮口,装填上那些基本没有派上过用场的储备穿甲榴弹压低火炮身管隐藏起来准备平射苏军重型坦克。

    威力强大的105毫米s.K18型加农榴弹炮的表现倒也不负众望,专为打击马奇诺防线上厚重混凝土装甲混合工事而生的105毫米全口径穿甲榴弹展现出极其强力的反装甲威力,12门s.K18仅仅只用了半根烟不到的功夫便将苏军先头8辆T34坦克全部打成了一堆零件。

    在意识到自己面前的德军竟然是在使用105毫米野战加农榴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