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章四六五 宣战 (第1/1页)
咣当一声。 福泽中津手里的碗筷扔在了桌子上,他冷着脸,用最为严正的语气说道:“信纲君,我尊敬您维新社前辈,但请你不要怀疑我对日本的忠诚,我可以为我们共同的事业献出自己的性命。” 后藤信纲对于福泽中津能说出来这样的话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反而笑着说道:“就是因为如此,我才担心你的奉献精神。” 福泽中津不解,后藤信纲点了点已经在福泽中津手中的书信,微笑说道:“三个人一起拆看,因为我担心你自己拆看,会选择烧了它,佯装一无所知。” 说罢,后藤信纲离开了这桌矮几,然后走到了柜台边,与里面的老板攀谈起来,他很健谈,聊的也都是市面上的事,聊了不到一会,老板就拿出一壶清酒,二人找了一张没人的桌子,边喝边聊起来,福泽中津收好了书信,扔下了一些钱,离开了这里。 当福泽中津按照约定,在武雄隆永与岩仓友山一起打开这书信的时候,才明白了后藤信纲为什么会有如此担心了。 里面确实提到了后藤信纲的一个办法,看起来,对谈判可能发生的事,他早有准备,而且后藤信纲的这个办法,非常具有兼容性,无论维新社想和洋人谈到什么程度,是开战还只是外交纠纷,按照这个办法来,都可以轻松达到目的。 这个办法就是利用福泽中津的日本正使身份,在翻译和会议记录上耍一些手段,现在代表团里的主要代表全部是维新社的成员,完全可以做到欺上瞒下,无论对幕府还是对天皇都是可以轻松做到的。 而这也同样是后藤信纲为什么会担心福泽中津,原因很简单,福泽中津是代表团的的正使,所有的人事安排都由他本人来,也就是说,将来一旦翻开旧账,被披露是福泽中津故意为之,那么这位天皇老师的名誉就全毁了。 福泽中津是一个慷慨文人,他不惧牺牲自己的性命,但对自己的名誉极为爱护,视荣誉过于性命的他,愿意为了日本而让自己的名誉受到玷污吗? “为什么我们不劝说一下福泽先生呢?”离开福泽中津卧室之后,武雄隆永主动问岩仓友山。 岩仓问:“怎么,武雄大人有更好的办法?” “不,我没有。”武雄隆永说,他想了想,依旧摇摇头:“那个办法非常好,但我担心福泽先生不会同意的,对他来说,荣誉非常重要,这我曾经见识过。” 岩仓友山却说:“出这个主意的人,正也是知道我们的福泽先生重视荣誉,才选择让我们一起看信,才选择出了这么一个主意。” “我不是很明白。”武雄隆永微微摇头,自从加入了这个代表,他一直感觉自己的脑筋不够用,这主要是因为他在军中多年。 少年时代的他就化中国名,伪装成中国人进入帝国的学校读书,还曾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过欧洲多场战争。回国后,也是在军队里,虽然军队里也有斗争,但上下尊卑有别,军令如山,阴谋诡计总是要少很多,使得武雄龙游不太适应这种较量。 岩仓友山微笑说道:“武雄大人,对于文人来说,荣誉也是面子啊。福泽先生现在可是天皇陛下的老师,谁都可以在天皇陛下需要的时候退缩,但唯独他不行。而福泽先生,一直以爱国著称,既然你我都知道了,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摆脱这个命运的。” 武雄隆永闻言,神色变幻了几个来回,最终还是摇摇头:“不管了,我们静观其变吧。” 后藤信纲出了一个好主意,福泽中津也被他的荣誉感绑架,按照后藤信纲的安排进行了这场谈判。 事实证明,只要有人使坏,双方再多的诚意都不足以消耗。 福泽中津一开始就获得了贝伦伯爵的信任,但贝伦伯爵显然所托非人。谈判就赔偿和道歉的条款进行长时间的谈判,但连续半个月的谈判却也是铺垫罢了,当谈到惩办凶手的时候,福泽中津和后藤信纲打了一个配合。 后藤信纲给幕府代表团里的翻译下了毒,让其无法参与进来,使得谈判的日本一方只有福泽中津的外甥这么一个翻译,一个人为制造的误会就此诞生,贝伦伯爵提出了欧洲三国的要求,那就是必须惩办首恶,诛杀元凶。显然,贝伦伯爵说的这个元凶指的是江川良秀,但福泽中津与后藤信纲玩了一招偷梁换柱,把这个首恶进行了巧妙的翻译,从江川良秀变成了幕府将军德川吉宗。 就此,谈判结束了,远在江户的德川吉宗得到消息后,怒不可遏,公开表示了对欧洲人的不满。 但这只是开始,后藤信纲和福泽中津连续打出了组合拳,在德川吉宗表达了不满之后,通过后藤信纲对欧洲三国进行威胁,原意是,如果贝伦伯爵坚持如此不合理的要求,那么幕府并不畏惧开战。 而后藤信纲则表达的更为强硬,变成了如果贝伦伯爵坚持惩办德川吉宗,那么幕府将会开战。 贝伦伯爵完全不知道这是个阴谋,在当天的谈判中继续要求惩办首恶,结果福泽中津竟然直接宣布谈判中止,然后拿出了天皇圣旨,对英、法与荷兰三国宣战。 贝伦伯爵当场就惊呆了,与他拥有同样震惊的,还有处于江户的德川吉宗。 双方都没有料到战争会这么突然的爆发,以至于都没有进行准备。 贝伦伯爵与巴罗二人在接到宣战书之后,立刻乘船离开,没有返回长崎,而是前往帝国申京躲避,而日本因为国内混乱也没有签署外交公约这类法律条文,因此在宣战之后,全国范围内都对在日的‘鬼畜’进行抓捕,各方势力纷纷跟随,抓到的人,分别遣送到江户和长崎两地集中安置,形成了两个规模不小的集中营。 不光是英法荷三国,就连西班牙人等拥有西方长相的人都受到了牵连,两个集中营,一个有六百人规模,一个有三百人规模,还是在帝国的接洽下,把除却三国之外的其余外国侨民接走了。 申京。 “龙城啊,怎么是你来了?”李君威进御书房的时候,看到了海军司令赵龙城。 “王爷。”赵龙城立刻过来见礼,他只有一只手,所以做起事来没有那么方便。 赵龙城是李君威旧部,当年经略美洲,海军方面一直是赵龙城在打理,战功赫赫,却是最近升任海军司令的,他的荣升,压制住了海军之中的其他人。 原因很简单,论功绩,没有任何人的功劳能比得过这位战功赫赫的将领,而论背景,其也是不俗,他的父亲曾经担任帝国副相,父子二人更是开拓美洲的功臣,也是海军之中的强硬派。 唯一欠缺的就是赵龙城的履历,他并非海军科班出身,是真正的实战派,年轻时就是一个敢于驾驶帆船纵穿大半个太平洋,前往南美劫掠的狠人,也因此,没有经过正儿八经的海军学校的培训。 赵龙城说道:“王爷,底下的小子们都想来面圣,按理说,我不该抢这个机会,但是现在海军难呀,我这个当司令的,也该到皇上这里来,卖一卖自己的这张老脸了。” 欧洲的战事停了,帝国对海军的投入也在下降,海军的地位有所降低。这些年,因为海军的优势太大,导致在海洋上,没有什么国家有胆子挑衅帝国,而帝国参与的战争,也以陆战为主,而对于重战功的帝国权力机构来说,海军并不吃香。 尤其是这些年元老院中进入的新人,都是陆战立功的,没有一个海军出身,让海军这曾经的帝国第一兵种,在帝国的地位相当尴尬。 其实并非帝国对海军不重视,事实上,帝国海军司令一直都是以国公级别的勋贵担任的,在赵龙城之前,上一任海军司令是李昭意,这就是海军豪门家族靖海公。是开国国公,第一代靖海公是太祖李明勋的学生。 但李昭意实在是太听话了,面对皇帝的时候,乖巧的如同一只小猫,实际上并未为帝国海军争取到多少利益,他的任职期间,也是海军衰弱的时候。 “可你也算是来早了啊,皇上不在。”李君威说道。 “可我刚才还听门口的侍从官说,皇上一会就到。”赵龙城诧异。 李君威呵呵一笑:“要不怎么我先来了呢,今天的军机会议,推迟到了晚上了。” “皇上龙体欠安?”赵龙城立刻紧张起来。 李君威摆摆手:“没有,这不我家老大家的怀孕了么,皇后早就和皇上约好了去看,皇上却是忘了这事了。刚才忽然想起来,就先把军机会议给推了,你在申京时日短,你可不知道,皇上怕老婆。” 赵龙城尴尬一笑,心道,最怕皇后的可不是皇上,而是您这位裕王殿下吧。 “那卑职就先告退了。”赵龙城连忙说。 “别啊,穆塔今天从北京来述职,都是当年美洲的老战友,走,咱去他家里喝酒。跟你说,皇上赏了他不少好酒。”李君威拉着赵龙城出了御书房,然后找了机会,对侍从官说:“快些去通知皇上,就说要钱发牢骚的被我打发了,晚上再来。” 侍从官可是支着耳朵在门外听李君威在那里胡诌的,他尴尬笑了笑,心道裕王胆子可真大,皇上决定的军机会议,说取消就取消。 但侍从官也不敢多说什么,连忙去做了。 赵龙城与李君威一起上了马车,马车上,赵龙城说:“王爷,您怎么也不去我们海军司令部去看看?” “我,我和海军可一直不熟啊。”李君威摊开手,满脸无奈。 别说海军,什么军队的司令部,李君威都不爱掺和着去,这位主导了帝国最强,也是时间最长扩张的亲王,虽然在过去几十年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挑起了无数的战争,但他真的对兵权不感兴趣。 虽然帝国的历史教科书上,总是写明,裕王指挥了什么重要的战役,从陆地决战,到海上横扫,应有尽有,但实际上,裕王对军事是一窍不通,他在军中时常自嘲自己甚至当不了一个班长。 但即便如此,帝国军队的各个系统,对裕王都十分爱戴,那些高官将领,对裕王评价也是最高的。尤其是那些追随过他的人,对裕王的胸襟与气度,最是尊崇。 一个不会指挥军队的人,打赢了那么多次的战争,原因其实特别简单,那就是他总是能为军队找一个合适的指挥官,然后为这支军队尽可能提供一切他们需要的东西,为他们定一个力所能及的目标。 “海军同僚,对您可是盼星星,盼月亮。”赵龙城说道。 李君威哈哈直笑,感觉赵龙城这个家伙,自从在大西洋舰队司令转隶帝国本土舰队司令之后,整个人的气度就变了,从一个生杀予夺的狠人,变成了一个婆婆妈妈的碎嘴子。 李君威还记得当年在美洲时候,美洲的西班牙人对这位将军的畏惧,那种畏惧,是真真正正靠着杀戮获得了。 当西班牙人偷袭杀掉了帝国的百姓之后,赵龙城可是率舰队杀上门去,是十个西班牙人的尸体为一个帝国百姓报仇,让他成为了西班牙人的梦魇。但现在,他在战场上的杀伐果决已经收敛起来,成为了一个为海军争取利益而不择手段的海军官僚。 李君威为什么要假传圣旨,把赵龙城引开,就是因为知道他的转变。李君威更是清楚自己那位皇帝二哥的性格,若是遇到那些说话斟字酌句的官僚,皇帝可以轻松应对,但唯独面对赵龙城这种单刀直入,直接狮子大开口的人,应对不好。 再加上,现在的皇帝身边出入的重臣将领,论功绩,无人能抵的上赵龙城一半,就更要给他几分面子了,皇帝如果给了面子,就会答应太多,也会理解和包容太多。